天纪:教育与智慧的真谛(全文)

天纪:教育与智慧的真谛(全文)

易学课堂
32
1
1
学习易经就是要掌握这整套知识体系。我们可以把它用在阳宅学上,用在风水上,用在看龙脉上。讲解易经时,我们会介绍天机道、人间道和地脉道。天机道用易经的象来观察,人间道用易经的卦理来判断事情,帮助你掌握时机。

我们很可怜,因为我们犯了一个大错误。这个大错误就是不知而言,不懂而说。比如说,我们在马路上随便问一个人:"小姐,请问你相信中医吗?"对方回答:"我不相信。"再问:"请问你懂中医吗?"回答:"我不懂。"那么,在不懂的情况下,为什么要说不相信呢?

再问:"小姐,请问你相信中医还是西医?""我比较相信西医,不相信中医。""那请问你懂西医吗?""我不懂。"既然不懂,为什么要这样说呢?有人说西医比较科学,中医不科学。既然用到"科学"这个词,那就要问:"什么是科学?"

对方可能会说:"科学就是有仪器、有验证、有数据的东西。"但这是对科学的误解,仪器属于科技范畴而非科学本质。科学的核心在于假设与验证:假设某事物是对的,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或证伪。如果没有经过验证过程,就没有资格妄下定论。

国外的教育方法在这一点上比我们好。他们不会预设立场,而是采取开放的态度:"虽然我不是医生,不懂中医,但只要能治好病,我就接受。"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。在学习新知识时,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,不带偏见。

你应该采取这样的学习态度:先假设所学是对的,然后通过学习和深入思考来验证。在完全了解之前就否定,这种人会失去很多宝贵的知识。很多人不了解就否定,这就是"思而不学"的弊端——整天在那里空想,想了半天结果都不对。

比如有人以为去外交部办护照只需要一张照片,结果去了才知道要三张。其实打个电话就能问清楚,但偏要在家里胡思乱想。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空想,而是要多看书学习,理解书中的精神要义,这才是正确的方法。

易经很好,但在进入易经之前,需要先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。易经最难让人领悟的是"象"。这个"象"字用得很好,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字眼。"象"就是观察。

我读易经时也曾看不懂,不知道它在说什么。有一天,我看了《封神榜》,其中讲到姜太公的故事。姜太公七十岁时还没有成名,无人知晓。他的妻子责备他不会养家,催促他出去赚钱。

姜太公说他只会算命看相。在妻子的催促下,他就在路边摆摊。因为七十岁才出来,没人知道他的能力,所以生意冷清。大约一个月后,有个砍柴为生的樵夫武吉经过。

武吉扛着砍来的柴要进城换米粮,经过姜太公的摊位。姜太公看到他说:"这位先生且慢,你左眼青右眼红,一个月内有杀身之祸。"武吉很生气,认为姜太公在诅咒他。姜太公说:"不急,如果我说错了,你不用付钱。我们立下军令状,如果我说对了,只有我能救你。"

结果到了第二十九天,武吉又扛着柴进城换东西。当时城门很宽,两边都在摆摊卖菜。恰好文王要出门打猎,大家喊着要回避。武吉紧张之下,不小心撞到旁边卖菜的人,那人当场死亡。

消息传出去变成"武吉杀人"。虽然这是意外,不是故意杀人,但结果已经造成。文王的部队把武吉抓住,文王在地上画了个圈,让武吉站在里面等他打猎回来再审理。

为什么文王不需要设牢房?因为文王会卜卦,如果武吉逃跑,文王能通过卜卦找到他。如果逃跑被抓回来,后果会更严重。所以武吉不敢逃跑,这说明文王确实很厉害。

武吉害怕了,趁四下无人时去找姜太公求救。他说:"你一定要救我,我家里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。"姜太公告诉他:"回家后,在厅堂里挖个洞,穿上最好的衣服躺在里面,头尾点两根白蜡烛,让你母亲在你身上撒些米,睡一晚后第二天就去砍柴,一切就没事了。"

武吉相信了姜太公的话,按照指示去做。第二天文王回来发现武吉不见了,但他说:"不用担心,不用找了。卦象显示武吉已经死了,半夜看路不清摔下悬崖,尸骨无存。"

半年后,文王出去巡视,在河边听到有人唱歌。这歌词写得很好,原来是武吉在唱。文王让部队把人带来,武吉以为东窗事发,就把实情说了。文王说:"居然有人能够逃出我的金钱卦,这个人我要去请教。"这就是后来文王请姜太公做博士的缘由。

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象只有一次。就像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个动作,都不可能完全相同。即使是几秒钟前后拍的照片也会不一样,所以象是稍纵即逝的。

因此,在为人算命看相时,对于不好的事情要尽量说出来,让人提前预防。不要一味说些吉利话。这不仅是算命的道理,也是处世的智慧。我们学习易经,就要事先知道可能发生的事情,从而防微杜渐。

易经会提醒我们很多事情,按照易经的原则行事,能够趋利避害。当我们看到第一个象出现时,就能预见后续的发展。比如易经讲"天水讼","天"是乾卦,表示刚健;"水"是坎卦,表示险难。

易经分上卦和下卦,上卦是外卦,下卦是内卦。如果一个人外健内险,结果就是诉讼。比如有人表面穿着光鲜,开着豪车来借钱,说项目一定赚钱,但实际上已经周转不灵,这就是外健内险的象,预示着诉讼之象。

相反,如果是外险内健,就像是家徒四壁但内有乾坤,是韬光养晦之象。我们会逐步为大家介绍这些道理。现在不用着急记笔记,我会按照顺序讲解。比如关于代运天机的内容,我会重新整理,按照正确的次序编排。

从天地定位开始,经过物之生,一直到各个阶段,我们会按顺序解释。这套理论既可用于断事,也可用于观察国家大势,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。当你明白这些道理后,就能预见行为的后果。很多人之所以犯险,往往是因为看不到结果,抱着侥幸心理,最终害人害己。

学习易经就是要掌握这整套知识体系。我们可以把它用在阳宅学上,用在风水上,用在看龙脉上。讲解易经时,我们会介绍天机道、人间道和地脉道。天机道用易经的象来观察,人间道用易经的卦理来判断事情,帮助你掌握时机。

地脉道讲的是风水和地理。现在很多人把风水和地理搞混了。风水讲究山川河流,讲究左青龙右白虎,前有明堂,后有靠山。而地理则是讲室内布局。这些都可以用易经八卦来解释。

有人问:"你来看看我家风水好不好?"其实这说法不准确。死人住的是风水,活人住的要重视地理。当然,居家环境也有风水的影响,但对生人来说,地理的影响要大于风水。阴宅则完全是风水的范畴。这两者的理论都来自易经,所以在介绍这些之前,一定要让大家先了解易经。

最后要介绍的是占卜。诸葛亮打仗时常常要起卦,这个"占"是用来断事的。我们的老祖宗认为,君子应该"静而观象"。如果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观察万象而不轻举妄动,这就是智慧。要行动时,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。卜卦就是要在行动之前,看清象的变化。

就像两个人下棋,高手往往几步就能看出胜负。我们说"小知不及大知",就是说在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(小知)比不上广博的智慧(大知)。现在很多人拿到硕士博士学位,但仅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,这就是小知。

真正的智慧是融会贯通。道家说"抱元守一",儒家说"执中贯一",农家说"集中贯一",虽然用词不同,但道理是相通的。就像一棵大树,枝叶繁多难以数清,代表世间各种学问,但都来自同一个根源。

很多人爬到树枝上就以为抵达顶点,这种心态会阻碍进步。现在很多专家学者提出问题时滔滔不绝,但问到解决方案时却无计可施。这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把握住根本。所以学习要虚心,不要被已有的知识所束缚,这样才能不断进步。

阅读 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