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纪:探寻自然法则的真谛

天纪:探寻自然法则的真谛

易学课堂
3
0
0
从今天开始,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叫做"天纪"的概念。为什么叫天纪?因为在我们的世界中,有人纪、地纪。人纪是指人间社会存在的伦理规范、法律规范等人的纪律。史学家通过记录事实,把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归类整理,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天地之纪。而天纪,则是一种自然法则。

天纪:探寻自然法则的真谛

引言:什么是天纪?

从今天开始,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叫做"天纪"的概念。为什么叫天纪?因为在我们的世界中,有人纪、地纪。人纪是指人间社会存在的伦理规范、法律规范等人的纪律。史学家通过记录事实,把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归类整理,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天地之纪。而天纪,则是一种自然法则。

真理的定义与本质

自然法则就是真理。什么是真理?真理的定义是:经过长期验证,不需要再次证实的规律。让我举个例子来说明真理:

假设有一场中医和西医的辩论,双方各执己见,争论孰优孰劣。但真理并不需要争论 - 只要能治好病,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,这就是真理。医者父母心,医生的目的就是救人。所以从真理的角度来看,不存在相信与否的问题,也没有对立的两面。

传授之道:从书本到"神"

在我们的课堂上,大家手中都有一些参考书籍。这些都是我从市面上精选出来对大家有帮助的内容。但实际上,我们要传授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,而是其中的"神"。中国有句古话:

"祖师留下法,习无传法人。"

为什么缺乏真正的传法者?

从小到大,大家一定遇到过很多老师。为什么古人说"传法人会没有"?这是因为很多老师往往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。但是,老师说的和真理说的是不一样的,就像父母说的和真理说的也不一样。所以《论语》中说:

"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"

学习的真谛

死读书的弊端

很多人读书时会抱着一大堆书本死读。如果完全相信书上的内容而不加思考,结果依然会迷惘。书本并不一定都是对的。研究学问要站在批判的角度,看它好在哪里。一本书的精髓可能就在一句话中,领悟到这句话,就已经值回票价了。

以《出师表》为例

有些人把书从头背到尾,却什么都没有学到。现在学校的教学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。比如说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,如果我是教古文的老师,就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背诵课本上的注解。而是应该告诉学生:

  • 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  • 为什么教育部要把《出师表》编入教材?
  • 如何弘扬其中的忠孝节义精神?

我们要了解:

  • 当时的时代背景
  • 诸葛亮写作时的心境
  • 文章字字句句的深层含义

从繁到简:知识的进化

让我们看看知识的发展过程:

  • 18世纪初期:房间大小的计算机,只能计算三位数
  • 20世纪末:名片大小的计算器,可计算十位数

这个从繁到简的过程花了200年,其中蕴含的意义就是"懂"。当你真正理解了,事情就变得简单了。

《易经》的真谛

我们讲授的是《易经》。从名字就可以看出,学习《易经》后应该能让世界变得简单。为什么有些人越学《易经》反而觉得越复杂?这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。就像"禅"字,本应该是简单的,但如果你过分执着于文字,反而会迷失。

图像的普遍性

我画个例子: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乌龟的图像,但中国人要写"乌龟"这个字,可能还会写错。这说明文字反而成了障碍。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,光是中国就有多种方言。但是图像是共通的 - 看世界地图就能明白,不需要文字解释。

命相之术的科学性

科学的思维方法

在我们的课程中,我们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:

  1. 提出假设
  2. 进行验证
  3. 验证结果与假设相符,才能称为真理

就像哥伦布假设地球是圆的,虽然当时遭到质疑,但这正体现了科学家的精神。

命相之术的三个维度

我们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:

  1. 算命
  2. 易经
  3. 地理

这三者的结合,能帮助我们:

  • 预知事物的结果
  • 做出正确的决策
  • 指导具体行动

结语:智慧与学习态度

"蒙"的概念

  • 童蒙:如空杯,易于启发
  • 承蒙:较难改变,但仍可启发

聪明与智慧的区别

  • 聪明人: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
  • 智慧者:能化繁为简

学习建议

  1. 保持空杯心态
  2. 先假设所学为真
  3. 通过验证来理解
  4. 保持开放的心态

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,能够先假设所学的是对的,然后去验证。如果一开始就否定,就无法真正理解。我们的课程节奏会很快,但只要保持空杯心态,就一定能够跟上。

阅读 3